“创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欧阳辉说。
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支部领导班子积极带领党员服务企业行业,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强组织,重学习,支部工作更有力
按照工程中心党总支提出的“党建+科研”一体化发展思路,支部对标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和开展“双融双育”活动要求,将党支部工作与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和本部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深入融合,为学校和中心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今年9月,工程中心第一党支部完成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领导班子。支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规定动作”,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志愿服务、学习活动等“自选动作”,切实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开办“本草思政讲堂”“本草学术讲堂”,引导教师党员走进“本草思政讲堂”讲微党课,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专家、教授、博士们走进“本草学术讲堂”分享国内外学术动态、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
今年,冯育林、欧阳辉、张国松同志等三位党员参与的学校“中药制药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月,支部获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推荐申报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创品牌,重实效,推动“党建+科研”一体化发展
支部坚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了以张文锍、饶毅、冯育林、张国松、欧阳辉等党员专家为牵头负责人的“科研攻关团”和“党员专家服务团”,各团队坚持“走出去”,强化与省内外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持续为企业行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帮扶,提升在国内中医药行业的影响力。仅2023年,就先后为绍兴本草古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月王药诊生态藏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正和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山市美太保健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叶莱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术服务并签订了合作协议17项,合同金额合计342万元。
完成了2项科研成果转化,获得转让经费100万元;支部党员今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中药学(创新药物方向)特区科研项目28项;获得授权国际专利3项、发明专利5项。
坚持锚定“四个面向”,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最新进展。今年以来,支部党员冯育林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藏、蒙、维等民族药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品种整理及繁育保护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绩效评价,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获得科技部验收通过。由支部党员牵头完成了工程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支持学校和华润江中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白头翁皂苷B4及其栓剂已申报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1类新药临床批件;白头翁皂苷注射液已完成I、II、III期临床试验,已申报抗仔猪腹泻中兽药2类新药证书;注射用白头翁皂苷B4正在开展抗犬肺炎III期临床试验,已向国家部委提交中药1类新兽药证书申报材料。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抗新冠肺炎中药研发”项目推进顺利。
强优势,扬特色,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
支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3名党员均承担了本科生、硕博学生的教学工作。由冯育林教授主讲的《中药制药分离技术》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注重将学术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从多研究视角给学生讲述中医药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拓宽学生科学视野;由欧阳辉教授参与主讲的《科研方法学》,注重培养学生现代科学思维,更好激发和引导学生科学研究的好奇心与兴趣感。2023年,冯育林教授、卢方玲博士指导的高子涵学生团队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金奖。
今年6月,工程中心获批试点建设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新药创制方向)特区,旨在依工程中心建立冲击国家“双一流”的先行队,强化有组织的学科建设,探索与学科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支部老党员杨世林教授主动承担特区负责人这一重任,支部其他党员全部成为新药研发团队的骨干力量。其中饶毅、冯育林、欧阳辉、张国松、张武岗教授等承担的28个项目获得特区立项,分别从创新药物研发、院内制剂的开发和经典名方开发等方向进行新药开发,为急性乳腺炎、抑郁症、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寻找中医药方案。预期将获得2-3项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0项院内制剂备案。
树标杆,育新人,主动服务人才工作
支部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砥砺奋进,潜心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引领并推动党员教师始终严格遵循“四有”好老师总要求,聚力培养对党忠诚、品德高尚的中医药科技人才。坚持以学校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工程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为任务,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在人才引进中,支部严把思想政治关,积极引进政治素质好、符合“中药学(新药创制方向)特区”发展方向的新药研发专业人才,积极推荐人才纳入学校拔尖人才和师资博士后培养梯队。
在人才培育中,支部严格能力提升关,邀请校内外知名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等高水平专家作为支部党员“学校1050青年拔尖人才”导师,引导青年党员的学术发展,为其冲击省级和国家级人才项目提供条件。
在人才服务上,支部细化个性服务项目,广泛邀请学校高水平专家作定制化辅导,做好人才项目申报书的标书打磨和答辩预演等。2023年,助力支部党员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名,“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南昌市“双高创新人才”1名。
未来,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党支部将继续坚守初心、勇但使命、奋发有为,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对标“七个有力”抓支部基础建设,锻造“党建+科研”一体化发展品牌特色,为构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型人才团队支部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