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品牌简介  新闻动态  品牌建设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品牌建设>>正文
五年看变化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勇担新使命 迈步新征程
2022-04-26 14:43  

  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建设国家工程中心的批复要求,积极为中药固体制剂生产提供科学完整的工程化研究成果。五年来,工程中心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强化平台建设 成功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

  2021年,国家发改委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共组织了两批次优化整合工作,参加优化整合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共计349家,公布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中心有191家,通过率仅54.7%。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和华润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列其中,这是江西省仅有的2家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之一,也是全国中药行业4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工程中心列入国家发改委新序列管理,为我们继续发挥产学研结合办学的鲜明特色,更好地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中医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实现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中医药名校目标,为建设“创新江西”“健康江西”和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新序列,新担当。工程中心科学编制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统领,重点围绕工程中心“十三五”期间的相关主要发展指标、重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坚持工作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工程中心“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为工程中心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 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成效显著

  工程中心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科研”的发展思路,实施“党建搭台,科研唱戏”。2020年组建了以杨世林、冯育林、饶毅、罗晓健、金一、张国松、欧阳辉等党员专家为牵头负责人的6个“科研攻关团”,同时作为“党员专家服务团”,服务对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余家企业,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帮扶。

  五年来,工程中心分别为华润江中、扬子江药业、石药集团等100多家制药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累计120余项,经费合计超过1.3亿元;研发创新药物及大健康产品30多项,获新药证书、临床批件等6件。对中药大品种肠炎宁进行二次开发,以樟树茎枝替代樟树根入药,保障了樟树资源可持续化利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该产品总销售额过100亿元;对金水宝胶囊关键技术进行改造服务,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销售额达152.9亿元,利润8.52亿元。

  服务好科研工作,党建引领是关键。工程中心坚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党总支“三化”建设全面完成。按时完成了换届工作,配齐配强领导班子,科学设置党支部,支部书记均由“双带头人”专任教师担任。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一批博士先后发展为中共党员或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按标准完成了党员活动室、党总支会议室建设,办公区域走廊外墙设置了廉政文化长廊、党务公开栏、宣传栏和支部党员基本信息等。科学制定了党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高管会议)议事规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秉承“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过去五年,工程中心始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立足企业和市场需求,攻克了中药固体制剂产业化制造和质量评价技术存在的多项“卡脖子”问题,研发了中药大片异形片、环形泡腾片等18项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

  一是构建了中药固体制剂制造系列关键技术“智力引擎”,引领中药固体制剂技术高水平发展。2019年,由工程中心牵头完成的“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味成分复杂多样、服用剂量大、制剂规格大、药辅占比高、物料吸湿性黏性大等共性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创建中药制剂制造产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为中药固体制剂制造产业化升级提供了范本。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程中心积极支持抗疫工作,承担了江西省科技计划“中药1类新药B4栓剂抗新冠肺炎及肺功能损伤院内制剂开发研究”,成功研制“白头翁清肺栓”与“温肺化纤颗粒”2项医疗机构制剂,并获得应急临床批件。中心副主任冯育林教授积极参加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科技组工作,是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专家组成员(十二名成员之一,且为成员中唯一的药学专业成员),协助省科技厅制定了《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科技组工作方案》,负责提出疫情防控技术研究方案,梳理凝练疫情防控科技需求,对拟立项的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等,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的防控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与“限抗令”号召,首创替抗中兽药新药。针对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耐药性、环境污染及儿童食品安全等国际性问题,成功创制新型替抗中兽药——“白头翁皂苷注射液”和“注射用白头翁皂苷B4”,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治疗仔猪腹泻、治疗犬上呼吸道感染、母猪子宫内膜炎和犬肺炎5个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农村部2021年底批准工程中心研发的治疗奶牛乳房炎新中兽药——白头翁皂苷提取物和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为国家二类新兽药,这是实行新兽药分类注册管理以来,全国第五、第六个获注册批准的二类中药新兽药,标志着江西兽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获得中国中医药报和江西日报报道。

  重视人才工作 人才队伍结构和人才引育模式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工程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11名(含师资博士后3名),进一步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中青年骨干加速成长,获批国家、省级人才项目38项。其中,冯育林教授获批国家级人才计划、荣获国家人社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青年岐黄学者支持计划等。目前,工程中心科研团队拥有国家药典委员2名,国家级人才、岐黄学者及青年岐黄学者各1名,具有高级职称31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省级人才项目5名,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4名,江西省“赣鄱英才”4名,青年井冈学者3名,打造了一支学科齐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锐意创新,既有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又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作为江西省两个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的科研平台之一,尤感使命之坚、责任之重,工程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扬帆启航,争取更大成绩。


关闭窗口
  • Copyright@2019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